香港鼎益丰观察:经济文化建设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

2022-07-21 17:55:56 来源:

香港鼎益丰国际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应对现代化困境和现代性危机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实质上主要是政治文化和道德文化,两者还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我们需要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与不足,继承和借鉴其积极因素以充实现代经济文化的内容。中国传统德性教育的很多方面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启发作用。南怀瑾指出,“中国几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是教我们做一个人,职业技术则是另外学的。而且教育从胎教开始,家教最重要,然后才是跟先生学习。人格教育、学问修养是贯穿一生的。所以社会除了政治、财富力量以外,还有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品格修养,作为社会、人心的中流砥柱。当一个社会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时,和谐的文化可以减轻思想负担、精神包袱、经济压力,可以增进社会团结、人际和谐、道德认同,还可以提供价值标准、意义关怀与情感熏陶。文化不仅可以缓和社会冲突与利益矛盾,还可以创造宽容与激情。文化可以让贫穷者在精神上变得富有,可以让富有者在感情上变得更加体贴。文化,也只有文化,才是抗衡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强大力量,才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得宁静、平和,才能让人类找回自己的尊严。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都十分重视发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要求后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文化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文化概念,它同传统文化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原则区别,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个提法十分准确、传神,它表示既要坚持和发扬传统文化,又要改造和变革传统文化,通过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增强其吸引力、感召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的扬弃,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现代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